欢迎您访问五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监督视窗 > 审议意见落实
关于2016年县人大常委会及主任会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字体【 】  编辑日期:2017/2/6    编辑:admin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在县人大常务会第四十次主任会议上

  2016122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将2016年县人大常委会及主任会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城市大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县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
  
   (一)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
  
   积极推进规划编制,规范规划审批,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五河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五河县城市特色风貌规划(2015-2030)》、《五河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五河县县城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及《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地下管廊规划》、《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建制镇排水专项规划》等规划编制和新集镇、双忠庙镇《总体规划》及13个乡镇《镇区整治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5个《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规划》编制。有效指导了城市大建设和城乡建设工作。
  
   (二)重点工作快速推进。
  
   持续开展城市大建设,投资77亿元实施48个大建设项目。预计全年可完成征迁32万平方米、2600户,可完成目标任务的106%,交付净地7875亩,可完成目标任务的160%;安置房建设开工3200套,回迁安置3000户。旧县社区东安置区消防队、小方二期竣工验收,西凌、孙坪、花园新村等安置区正抓紧建设。全年完成公租房实物配租1129户,发放租金补贴金额118万元;城南园区中小企业产业园公租房,沱湖、武桥渔民上岸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大力完善城市公共设施配套,顺河老街、金海商城、城关三小迁建等41个项目建设完成,长途客运中心站、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五河农商银行金融大厦、彩虹时代广场等6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两馆一中心”、城南旧县小学等项目加速启动。投资2亿元完成县城北大沟综合整治,建成滨河公园,在全市率先建成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投放自行车1000辆,建立站点40个,新谷丰园农贸市场,中兴路农贸市场完成改造提升,开工建设码头路农贸市场、青年路桥农贸市场,临时设置亿豪农贸市场、淮河大桥农贸市场。青年南路及兴沱路延伸、五福路惠民路延伸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均按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复线船闸工程、上海生物质发电、城北汽车站、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环城北路改造工程等新开工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国际商贸城、彩虹亿丰城市综合体项目顺利推进。顺河老街改造完成,做到“修旧如旧”,还原历史原貌。完成地表水厂扩建、建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功能得到极大提升,县城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积极开展“三增三治三提升”行动,从严整治脏乱违,加强背街小巷治理、开展建筑外立面改造,城区新生违建继续保持零增长。
  
   (三)坚持以人为本。
  
   1.稳妥推进征迁棚改工作。2016年计划完成房屋征迁30万平方米2000户,交付净地4900亩。现已完成征迁29.7万平方米2400户,交付净地7145亩;预计年底可完成征迁32万平方米2600户,可完成目标任务的106%,交付净地7875亩,可完成目标任务的160%。先后完成了北大沟治理区域、花木王(兴县路北)地块、大志中学西地块、沱湖1号地块等棚改征迁工作;金贸园二中西及周边区域正在稳步进行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工作。
  
   2.扎实完成安置房建设任务。2016年安置房建设计划开工3000套,竣工4000套,回迁安置2000户。现已完成开工3018套,竣工5300套,回迁安置2640户;预计年底可完成开工3200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06%,竣工5500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37%,回迁安置3000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50%。花园新村安置区、CH20(原一小)地块、祥源老汽车站地块等安置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孙坪安置区、西凌安置区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内外装饰等配套工程,预计2017年可竣工交付使用;祥源顺河府、新都小区、老消防队安置区、旧县社区东安置区、小方安置区二期陆续回迁安置。
  
   3.及时审核结算拆迁补偿款。按照大建办的要求,配合各项目组和责任单位,认真履行义务,严把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审核与拆迁补偿款支付关。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全年共计完成约1550户、26.01万㎡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审核,支付征迁补偿款、过渡费合计约23680万元。
  
   4.多措并举鼓励农民进城入镇购房。2016年3月,中共五河县委办公室、五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五河县新集镇农民进城入镇落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五办发[2016]3号),4月五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农民进城购房奖励补助实施细则(试行)》(五住建[2016]47号),9月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五政[2016]29号)。一是农民进城落户享有同等待遇。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进城落户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继续保持不变。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二是提升缴存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能力。支持有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三是创新购房信贷产品。支持农业银行实施“农民安家贷”,在规定的首付比例和贷款金额标准内,减免提前还款违约金和异地还款手续费,放宽还款频次,给予利率优惠。四是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落户。对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落户的农民,由县政府给予契税即征即补和购房奖励。五是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对取得居住证且在城镇无住房的中低收入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
  
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执行,农民购房包括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入镇购房比例逐年增加。2013年销售住宅4523套,47.5万平方米,农民购房1428套,15万平方米,占32%;2014年销售住宅5143套,54万平方米,农民购房3714套,39万平方米,占72%;2015年销售住宅3095套,32.5万平方米,农民购房2191套,23万平方米,占71%;2016年截止目前销售住宅3238套,34万平方米,农民购房2952套,31万平方米,占91%。
  
   (四)彰显城市特色。
  
   1.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县政府致力于水环境治理,把绿色发展、“水韵五河”的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始终,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几年来共投资8亿元建成漴河公园、龙河公园、新浍河公园、滨河公园,占地面积达150万平方米,过去的臭水沟变成市民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建成滨河公园和漴河公园二期,形成龙河公园、新浍河公园、滨河公园、漴河公园为一体的环城滨河景观带,水绕城走,城在水间,水韵独具的皖北最美水乡初步彰显。建成城市绿道34公里,慢行系统10公里,县城出入口和五蚌路、五固路环境整治效果明显,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
  
   2.深化实施道路绿化亮化建设。注重“线”的骨架,编织道路绿化网络。按照构筑贯通城乡、覆盖全县的生态廊道的要求,注重植物品种造型、色彩搭配,力求一街一景致、一路一特色。着重打造城市特色路。充分利用乡土树种,按照乔木与灌木相结合、针叶与阔叶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花卉与草坪相结合的原则,拓展绿化空间。先后新建和提升改造彩虹大道、工业九路、青年南路、西环线、南环线、国防南路、兴沱路、高速出入口等道路及城市出入口绿化景观,着力打造城市林荫路、景观路、特色路。在道路绿化建设中,根据绿化区现状,谋划实施了微地形绿化和彩化绿化,由过去的“单纯绿化”“平地绿化”发展到“绿化”“彩化”“平地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目前,城南新区道路绿化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呈现出绿化布局错落有致、绿化品种丰富疏密有致、绿化彩化季相变幻的绿化景观局面。
  
   全年新增城市绿地55.27万平方米,提升绿化面积44万平方米,建成城市绿道12.9公里,分别占全年任务的112%、176%、107.5%,城区绿地覆盖率达39.36%,绿地率3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1平方米。
  
   (五)创新管理模式。
  
   一是实施机械清(洗)扫和人工捡拾相结合的环境卫生工作模式,合理划分车辆保洁区域和人工保洁区域,二者互为补充,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二是做好项目管护和移交,实现项目工作有序化,保障项目管护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三是对公园管理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管理单位,实现市场化管理。四是加大监管考评力度,整合全省文明县城创建和安徽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两套考核体系,突出问题导向,明确工作内容、责任单位、管理职责、管理范围,强化责任落实,形成了层级清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六)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完成《建制镇排水专项规划》、新集镇、双忠庙镇《总体规划》及13个乡镇《镇区整治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5个《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规划》编制。加强美丽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新集、大新等7个乡镇建成区建设,实施主干道建筑外立面改造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11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提升建设标准,突出水乡特色,积极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县;10个市级中心村、10个县级中心村和5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任务,结合淮干行洪区调整工程,加快朱顶、临北等移民迁建新村建设。农村公路畅通工程等稳步推进,建设乡道80公里,改造村道297公里,农村基础设备极大改善。
  
   二、关于扶贫开发工作(县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
  
   (一)高度重视扶贫开发。
  
   县人民政府及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一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多次组织召开扶贫开发再动员会、现场会和推进会,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阶段总结,系统布置,强力推进,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根据扶贫工作需要,县委对县扶贫办力量进行了调整充实,遴选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县扶贫办,并在原有5名专职人员基础上增配了4名,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统筹、乡镇长主抓,一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专抓,村村都有扶贫专干的扶贫组织架构体系。
  
积极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主动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共梳理经营形势好、实力强的23家民营企业对接19个贫困村和4个非贫困村。19个民营企业伸出了援助之手。
  
   (二)加大精准扶贫力度。
  
   2014年底我县完成了全县4.29万人的建档立卡任务。建档立卡期间对每一户调查摸底,认真组织排查,建立扶贫数据库,做好每一户人员情况、住房情况、贫困原因、发展意愿的收集整理工作,落实好扶贫到户到人的基础材料。2016年4月28日完成精准核查工作。
  
   共查出家庭成员不完整的1166户,致贫原因填写有误的921户,扶贫手册没有填写的5743户,本次精准核查出新增贫困人口993人,不符合识别标准的791人。做到对象精准。
   (三)努力增强社会合力。
 行业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实施特色产业扶贫。二是实施智力扶贫。三是实施社保兜底扶贫。四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五是实施金融扶贫。六是实施健康扶贫。七是动员社会扶贫。2016年省、市、县加大专项资金投入。2016年,省级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70万元;市级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75万元(第一批184万元,第二批191万元);县级配套657万元。6月份,省财政厅又下达县财政用于扶贫开发的地方政府债务资金2563万元。以上累计投入资金4165万元。同时,教育、交通、水利、民政、住建、电力等单位行业扶贫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预计行业扶贫投入资金在2.5亿元以上。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
  
     三、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
  
   (一)关于发挥园区载体作用,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方面。
  
   1.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在基础配套完善方面,建成了彩虹大道、工业九路、南环线、西环线、龙岗路、兴浍西路、富民路等8条道路,形成了六纵六横路网格局,在此基础上,谋划新建国防南路、兴沱路与青年南路、兴漴路与西环线、龙河西路与兴淮路等路网连接工程;同时“三水”管网与道路建设同步铺设,地下管网系统进一步完善;新建110KV变电站投入使用,为企业用电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
  
   2.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制定出台《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意见》,帮助企业减负增效,聚焦“放活、减负、解难、增效”,落实《蚌埠市降成本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的实施方案》,推进制度性交易、人工、税负、财务、用地用能、物流等方面落实落细降成本,抓好贯彻落实,完善联系帮扶企业、项目机制,结合实际主动做好“降成本”各项政策举措。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方面。
  
   1.做好项目库编制工作。一是编报2016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共220个,总投7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9亿元。二是按照国家及省、市要求,我委会同住建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编报了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项目63个,总投资144亿元。三是编制、动态调整和完善2016年县领导牵头重点调度项目42个,总投资105亿元。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016年,稳步推进淮干行蓄洪区调整工程、G104改线工程、蚌五高速等84个续建项目;促使上海电气五河生物质电厂、彩虹时代广场等6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北大沟综合治理工程、顺河老街、金海商城等41个项目。全年预计完成省“大新专”项目投资8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5%;市“3461”项目投资1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8%。
  
   3.加强项目谋划储备。一是动态完善“十三五”重点项目库,目前已入库项目650个、总投资规模达到2488亿元。二是围绕国家“1+7+4”工程包投向编报项目,总投资规模150亿元。
  
   4.全力做好资金争取工作。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社会民生改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建设基金等领域谋划和申报项目,预计2016年争取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内的专项资金2亿元以上。二是根据省、市发改委统一部署,编报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24个,申请中央投资63072万元。其中:社会事业、服务业、社会保障等领域项目14个,申请中央投资16447万元;涉农领域项目2个,申请中央投资2600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配套项目4个,申请中央投资42500万元;PPP项目4个,申请中央投资1525万元。
  
   (三)打造特色优质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调转促“496”行动计划为主抓手,精准施策,持续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会同县经信委、县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等9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牵头编制完成《五河县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施方案》。同时,积极围绕绿色食品、机械电子和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以现代牧业、天麒面粉、东博米业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制造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牵头编制完成《五河县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推动五河国际商贸城、中农批物流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加速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经过市、县共同努力并经省政府批准,五河经济开发区成功加挂蚌埠-铜陵五河现代产业园牌子。园区在产业定位上,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机械电子、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兼顾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物流和商务服务产业。
  
   (四)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完成各项社会事业方面。
  
  积极落实就业和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全面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稳定在100%。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验收。高考一本达线率稳中有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县医院“西扩”有序推进。“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扎实推进。创建全省文明县取得新成效,“三线三边”整治提速,城乡面貌明显好转。
  
   四、关于2015年县本级财政决算和2016年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
  
   (一)强化财政收支管理,进一步优化收支结构。
  
按月调度财政收入,密切关注财政收入动态,认真分析财政收入形势,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培植税源,加大营改增等改革力度,不断改善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加强支出分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保障重点支出和民生支出。严格预算执行,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逐步建立财政支出进度通报机制。2016年1-10月,“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32.05%。
  
   (二)加强预算管理,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主动加强预算会商,通过上门沟通、听取汇报、会议研究等多种形式,确保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合理、准确。探索建立预算评审论证机制,加强项目支出定额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经济分类改革。加快三年滚动预算试编进程,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通过建立重点项目库,启用新版预算编制软件,使三年滚动预算编制更加成熟、更加科学。切实加强预算跨年度平衡,逐步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认真总结预算公开工作经验,细化公开内容,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扩大公开范围,及时开展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工作,并在县政府政务公开网保持长期公开。2017年预算公开到乡镇一级,不断创新公开方式,推行“墙上+网上”的形式,使预算公开工作真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及时做好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转贷协议签订工作,加强资金使用监督,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平台公司债务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债券管理的相关规定,剥离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职能,按照谁举借谁偿还的原则,规范平台公司举债行为。
  
   五、关于2015年度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
  
   (一)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执行方面的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为基础,以加强财政管理、完善预算制度、规范资金分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对政府投资、民生工程、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扩大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覆盖面,延伸审计二、三级预算单位,以县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关注各项财政支出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关注财政资金的分配管理情况,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实现审计全覆盖。
  
   (二)加大审计整改力度,督促问题整改。进一步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重点问题,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推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加大移送处理力度,促进落实整改。同时强化整改期限要求,要求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报告限定的整改期限内及时完成整改,并报送审计整改结果报告;在整改期限内无法完全整改到位的,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书面说明并制定后续整改方案。
  
   六、关于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
  
   (一)扩大宣传范围。一是充分利用宣传漫画、网站、报刊、广播电视、文艺下乡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实施民生工程的重大意义和工作成果,营造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民生工程实施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民生工程宣传月和宣传周活动,在人口密集地设立民生工程政策咨询台,现场解决群众提出的民生工程有关问题,进一步提高民生工程的知晓度和满意度。三是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在各类新建民生工程项目上设置标识牌,积极推动,规范使用,不断扩大形象标识的使用范围。
  
   (二)加快实施进度。2016年我县实施33项民生工程,有目标任务32项,扶贫类项目精准推进,“三农”类项目继续完善,创业就业类项目全面完成,社会保障类项目稳步实施,教育文化类项目超额完成,其他城乡公共服务类项目扎实推进。截止10月底,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等18个项目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余项目均按序时进度有序推进,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确保工程质量。各乡镇、县直牵头实施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狠抓民生工程质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面目标任务。
  
同时,按照县政府“月分析、季调度”的工作要求,县民生办采取“月督查、月通报、月督办”的工作方式,综合运用明察暗访、专项督查、随机抽查、个别访谈、约谈问责等手段,及时发现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到位,确保民生工程质量。
  
   七、关于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办理工作(县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会议)
  
   (一)基本情况。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共提出议案3件、重点建议3件,建议41件,目前议案、重点建议均已办结;41件建议,已解决24件、纳入规划6件、政策性解决5件、长期性工作3件、正在解决3件。
  
   (二)审议意见办理情况。
  
   1.进一步深化对办理工作的认识。办理议案建议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是解决代表们提出的实际问题。县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办理工作,严格法定办理时限、办理程序,把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与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紧密结合,确保议案办理工作取得实效,切实提升人大代表对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满意度。
  
   2.进一步提高承办工作质量。县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克服“重答复、轻实效”的倾向,着力提高议案建议办理的落实率,尽最大努力保证议案建议所提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已经办理的议案建议进行了再次梳理,对未办结的建议建立完备的办理工作台账,加大了跟踪问效,把“回头看”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直到全面落实。
  
   3.进一步加强办理工作协调力度。针对议案建议的实际情况,县政府组织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要求各牵头部门,加强与人大代表及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室的协调配合,及时交换意见、通报办理情况,共同推动议案办理工作取得实效,切实提高人大代表对办理情况的满意度。
  
   八、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县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主任会议)
  201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强工作调度,深入企业调研,分析问题,研判形势,找出对策,重新确定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大项目,引导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扶持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培育新的增长点,巩固多点支撑增长体系,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1-10月份,全市新建项目企业上报纳规数31家中,我县上报12家,占全市上报纳规总数38.7%。1-10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2亿元,增长18%,实现工业增加值54.5亿元,增长11.2%,列全市第三,三县并列第一。
  (一)坚持数量和质量并举。1-10月份,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净增24家,总数达到137家,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高度重视现有企业发展,提高现有企业发展质量。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恒源技研、东博米业、华运毛纺、飞宇轴承等企业完成技术改造。1-9月份全县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资19.2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51.1%,增长28.9%。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2016年,东博米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华芳、童师傅、维光推荐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进现有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2016年推荐天麒面业、东博米业申报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推荐维光、华芳等5家企业申报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获批3家。推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天麒面业申报获批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申报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待批中。
  
   (二)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常深入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三)加大平台建设力度。中小企业产业园二期标准化厂房建设已竣工,可容纳48家企业入驻,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孵化器作用。在加大基础建设的同时,加大中小企业产业园招商力度,目前已有冠球服饰、一泓服饰、谷源印业、远红塑胶、纳福宝贝等16家企业协议入驻,有效成为小微企业孵化发展的有效载体。
  
   (四)突出政策支持。2016年,相继出台《中共五河县委、五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九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五河县人民政府印发五河县降成本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实施方案的通知》(五政﹝2016﹞30号),《五河县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已通过县政府常务会议,近期将出台。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奖励资金,1-10月份落实市县两级各项优惠政策和奖励资金2009.83万元。
  
   九、关于淮河干流五河县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进展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主任会议)
  
   (一)香浮段移民安置主要内容及工作进展情况。
  
   1.移民安置主要内容。涉及朱顶镇西堌、河口、张许、井头、梁巷、朱顶、陈台、刘台、柳湖、三塘、珩庄、石坑等村,拆迁安置人口2953户10841人,拆迁房屋43.6万平方米,永久占地10175.9亩,其中安置区用地1077.4亩,退田还河面积6199.1亩;临时占地8961.9亩。张许村安置区规划在三王路以北,河口村安置区规划在104国道以西,陈台村安置区规划在朱顶镇以东、三王路以北,刘台、柳湖二个村安置区规划在柳湖小学以北。
  
   2.工作完成情况。完成永久占地6943.14亩,临时征地6689.01亩,拨付资金6.63亿。
  
   3.安置区进展。陈台、刘台、柳湖安置区安置房均已开工建设;河口安置区垫土基本完成,近期开展宅基地定位工作;张许安置区近期开始垫土。
  
   4.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快陈台、刘台、柳湖三个村安置房建设进度,力争2017年汛前入住;
  
(2)继续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河口、张许二个村工作组20名干部吃住在村,重点宣传工程的相关政策和其他法律法规;
  
(3)张许村安置区垫区及排泥场全面开工;
  
(4)争取河口、张许安置区安置房尽快开工建设。
  
   (二)临北段移民征地拆迁安置主要内容及工作进展情况。
  
   1.主要内容。涉及临北乡于家、十里城、黄咀、官卜、临北、东元、前坂、后坂等村,总计1313户、4714人,拆迁房屋17.3万平方米,永久占地7740亩,其中安置用地454亩,退田还河耕地5300亩;临时占地4568亩,其中排泥场3948亩。十里城、黄咀安置区规划在地理所和大庄口村之间、新桥大沟以南。
  
   2.完成情况。完成永久征地7059.1亩,临时征地4239.7亩,拨付补偿款3.85亿元。完成拆迁15.71万平方米,完成拆迁任务的91%。2016年7月初至2016年7月31日,又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拆除两村房屋988户,大大提高了项目实施的进度。安置区规划面积442亩,计划安置1083户,实际需要安置930户,目前施工道路已经完成,村活动室、村卫生室已投入使用,安置区小学综合楼已经完工,安置工作全面启动,862户安置房已开工建设,开工率达92%,预计2017年底完工。截至目前,7.7km老堤灌浆加固已全面完成;新筑堤防10.51.km全面完成;拆除重建排涝泵站已完工;河道疏浚已全面开工,累计完成土方开挖848.80万方,占工程量的76%。完成工程投资3.05亿元。
  3.存在问题一是黄咀、十里城两村2012年之后新建的违建房屋较多,特别是十里城村违建面积较大,房屋得不到补偿,严重影响两村的拆迁进度。二是充填区改变原有排水系统,导致部分耕地涝水无法及时排出,农作物近二年均受淹,应及时动用预备费进行工程周边水系治理。
    4.下一步打算。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抢抓安置房建设进度,确保被征迁户得到及时有效安置。 
  
   (三)花园湖工程。
  
   1.主要建设工程及征地。建退洪闸一座3500个流量,拆除重建申家湖泵站,河道疏浚11Km(头铺镇境内),堤防加固,影响处理工程及管理设施。移民拆迁主要是退洪闸和河道疏浚占地,房屋拆迁量少,永久占地1906亩,其中耕地483亩,临时占地2847亩,其中排泥场2784亩。
     2.完成情况。永久征地和临时征地已全部完成,拨付资金0.61亿元。堤防加固已经完成,2号排泥场、河道疏浚和退洪闸等工程正在施工中。工程实施顺利,已完成总体形象进度85%。
  
   十、关于医改工作(县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主任会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村室改建,中央投入每村5万元,2016年共改建成12个村卫生室。二是乡镇卫生完建,中央投入300万元,县配套201万元,2016年集中改建扩建成三个乡镇卫生院,改建扩建后,基础设施大有改观。其它需要改建扩建的卫生院(村室)分年实施。三是县级公立医院,2016年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县医院西扩项目4000万元,启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五河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项目》,向农发行申请货款2亿元,县医院西扩项目正在有序进行中。
  
   (二)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建立县域医共体,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整合县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合理流动、下沉基层。二是村医签约服务,完善基本医疗,形成逐级转诊制度,转变农村卫生服务模式,建立乡村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提高村卫生室工作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就近就医需要。三是创建“群众满意”院室,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三)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全科医师培训、医共体以师带徒、签订免费定向学生等多种形式,着力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全科医生62名,乡镇、村中医适宜技术培训242名,医共体内建立了1+1+1师带徒关系。通过培训、带徒,使基层医疗服务人员更多掌握技术,全面提高了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十一、关于养老产业发展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主任会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养老服务业宣传力度。
  
   1.制定并发布五河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按照《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蚌埠市2011年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的通知》(蚌政办[2011]56号)和《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蚌政办[2012]13号)的要求,尽快制定养老服务设施中、长期规划(2020、2030年),并对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方案公开发布。
  
   2.将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老年人口比例和分布情况,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共服务用地),并根据年度建设任务明确用地指标,确保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原则上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分社区、乡镇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同时,鼓励利用现有土地、场地、厂房、闲置学校等基础设施通过改扩建,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为落实皖北发展新十条,我们已规划在城关、沱湖地区新建五所高标准养老中心,本项目建成后,融吃、住、乐、学于一体,具有生活居住、医疗保健、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功能,同时可以根据入住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对其提供基本养老护理、特殊介护,让老人能够享受到如居家养老的温馨,尽享人间天伦之乐,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友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
  
   3.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引导全社会破除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健康的养老观念、社会化养老的消费理念。大力开展各类敬老孝亲、“十大福星”、“十大孝星”活动,继续组织好“敬老月”系列庆祝活动;扩大“敬老文明号”创建范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发掘各类敬老典型、助老模范人物和集体,发挥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因势利导、多元化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对符合《安徽省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所列各项要求,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老年公寓、养老院、护养院等养老机构,我县除在税费、水、电等方面给予民办养老机构一定的优惠外,要在财政、金融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一是完善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将低收入失能失智老年人列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二是完善高龄津贴制度。提高纳入城乡低保范围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三是完善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补助制度。依据建设性质和规模确定补助标准;四是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达标奖励政策。对经验收达标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县财政给予一定奖励;五是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社区无偿提供用房,并根据其实际投资规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加强培训,提升养老服务业队伍水平。
  
  1.加强职业化建设。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养老护理走上职业化的发展方向。
  
  2.大力开展教育和培训。根据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院长、医生、康复师、社会工作师、护士、养老护理员等各类养老服务人才的在职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同时,逐步推行养老机构负责人岗前培训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
  
  3.倡导志愿者服务。大力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社会爱心人士义务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提倡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失能老人服务。
  
   (四)加强监管,促进养老服务行业建设规范化。
  
   1.强化管理规范发展。依据《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逐步制定人员配备、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等养老服务行业准入标准。加大管理服务人员培训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评估、评审制度,构建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行业指导和行业自律。同时,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支持和鼓励养老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建立,促进养老服务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相关领导牵头,土地、规划、财政、消防、卫计、民政等部门组成的五河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制度起草、情况通报、总结评估等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了解掌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十二、关于沱湖、天井湖生态养殖及保护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主任会议)
  
   (一)加强宣传,推进两湖生态养殖科学发展。
  
立足“两湖”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1.五河县水产协会依托沱湖优质河蟹品质,不断拓展市场销售网络。同时把品牌建设作为发展核心,规范有机绿色产品的生产、认证、经销等系列行为,着力打造一批知名、著名品牌。目前,全县共有43家养殖场用“五河螃蟹”省级知名品牌进入省内或其它省各大市场,知名度较好。
  
   2.沱湖乡立足生态优势,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有机绿色农业。截止目前全乡退网还湖工作正在进行中,一是以建设渔业示范区为重点,不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客观分析,按照“合理开发渔业资源,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渔业”的发展思路,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以发展休闲渔业为亮点,打造旅游特色的休闲渔业。根据渔业资源的分布特点,突出抓好特色渔业的发展,结合消费特点,调整品种结构,提高渔业综合效益。为渔业发展找出新亮点。三是以提高渔业生态养殖技术为依托,全面提升渔业产业发展层次,把渔业的技术创新作为发展高效生态渔业的突破口,通过挖掘渔业内部潜力,提高科技含量,促进渔业经济的发展。大力宣传绿色、无公害、有机水产品理念,推广生态渔业技术,降低成本,减轻生态负荷,提高综合效益。
  
  3.推动有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沱湖乡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作为有机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创建的重要砝码,通过拆网还湖和水面整合,把多年来一家一户掠夺式小水面养殖变为大湖面生态养殖,确保品牌优势拿得出、打得响,做好沱湖螃蟹这篇文章。目前需突出抓好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实施大规划。规划是建设的指南。目前,沱湖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建议县政府统筹编制环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沱湖的湖光水色,蓝天白云为载体,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扎实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培育县域旅游产业,确立一个中心,两条轴线开发结构,奠定了我县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二是实施大协作。沱湖周边三个乡镇要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协商对话机制和以沱湖自然保护区为主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协作磋商,共谋沱湖生态养殖的发展。
  
  三是实施大项目。建设沱湖生态经济区,搞好项目论证。
  
  四是实施大开放。沱湖生态经济区着眼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建设名副其实基地,引进外资大力发展优势品牌,带动其他产业结构,为渔民创造就业机会。
  
(二)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渔民上岸和退网还湖任务完成,要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解决渔民生活、就业、子女教育等问题,推进退网还湖任务早日完成
  
2012年国家实施渔民上岸工程以来我县认真履行项目要求2014年开始实施建设工程到目前,已完成渔民上岸任务928户,完成任务100%,拆解渔船461艘,完成任务51%,其中2013至2015年分洪闸内水域、三线两边整治、自行售出拆解等300艘、2016年定点拆解161艘,正真让渔民离开了水、上了岸,住上了新居。结束长期以来渔民游牧生活,100%渔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子女就近就学率达85%,自谋就业有待专业机构培训。
  
目前沱湖正在进行拆网还湖工作,已丈量水面1.34万亩,其中沱湖上游面积6400亩,中游7000亩,涉及专业渔民养殖260户、陆地农民养殖18户、空对接户8户,合计涉及到286户;涉及船只420只,清除网拦设备13万米。下一步在环保局、县农委、县水利局、县行政执法局、县怀洪新河管理局及相关乡镇的大力配合下,对整体拆网还湖工作及沿岸的家禽、家畜养殖进行清理,2017年1月26日整体拆网工作结束,恢复沱湖大水面资源生态模式,进一步改善沱湖生态环境。
  
(三)强化保护措施,扎实做好污染防控工作。
  
“两湖”生态养殖及保护工作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两湖”生态养殖和保护工作中群众关心、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和群众健康生活的污染问题。积极寻求省市环保部门支持,定期开展“两湖”上游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排出污染源,会商制定污染治理常态化方案。抓好上游污染消解缓冲区和农业面源污染消纳缓冲带建设,利用沱湖、天井湖上游段河道窄、水位浅的地理优势,栽培水生植物,形成生态屏障,以消解吸附上游零星污染物。加大流域生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力度,减少入湖污染物通量。大力实施湖泊生态修复,自然保育和人工干预相结合,恢复水生植物和底栖贝类
  
2016年,县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联合渔政、怀洪新河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定期到泗县入境五河的三闸和“两湖”水域采样检测,分时段、季节掌握第一手资料,力争把污染损失降到最低。为避免再次发生跨界水污染事件,我县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讨论两县沱湖上游水质源头控制、涵闸调度、交界断面水质类别、水质超标排放、生态补偿等方面内容,拟定《五河县泗县跨界河流上下游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并书面征求泗县政府意见,在两个市政府协议的基础上,协助建立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6月下旬,沱湖上游强降雨,泗县需要提闸放水,两县共同对交界断面水质共同采样监测,虽然水质没有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由于闸坝调控合理,几乎没有造成渔业损失。
  
9月我县开展沱湖、怀洪新河围网养殖和畜禽养殖清理工作,彻底清除非法养殖,开展生态养殖,使“两湖”水质大幅提升,沱湖水质达Ⅲ类以上,天井湖水质达Ⅳ类以上。
  
(四)强化渔政联合执法,落实监管责任。
  
进一步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渔政、市场监管、环保、海事等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保护“两湖”生态的合力。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建立健全“两湖”生态保护工作问责和考核机制
  
为保障全县渔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的加强渔业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渔业执法能力,我县渔政部门在过去专项执法的基础上认真履行职责,开展责任、服务与廉政意识,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罚与疏导结合,几年来我县淮河五河段及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三大湖泊全面实施禁渔期、禁渔区制度,今年沱湖所有渔业养殖户全面退出人工养殖,发展增殖渔业。渔业生态环境、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能力将在二到三年内得到恢复,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鱼、水和谐共生,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1.加大了渔业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渔政执法人员结合本辖区的实际,坚持深入“两湖”结合安全生产工作、船检工作、惠渔政策等,印发多种宣传资料,串户登船发放。同时,告知渔民群众使用禁止和限制渔具渔法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性及使用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制定了统一的渔业执法监督和管理制度。目前制定了政务公开、岗位职责、财物管理、执法管理、服务承诺制度等管理制度20项,实行了渔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六条禁令,绘制了岗位工作流程,达到依法按标准做人做事,日常规范化运作和人员规范化服务、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机制,加强内部监督,接受社会监督,严格党纪政纪,保证廉洁勤政,公正执法,极大地促进了渔业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严肃查处电毒炸鱼、拦河缯、迷魂阵、密眼网等违法违规作业方式;查处无证捕捞、违规捕捞,取缔从事渔业生产的“三无”船舶。强化对苗种、产地环境、渔业投入品、生产过程、产地准出等环节的全程监管;重点加强渔业投入品监管,健全投入品使用登记台账制度,严格控制渔药、饲料、渔肥等投入品使用,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从严从重打击非法使用禁用药物、销售假冒伪劣渔资等违法行为。
  
3.对执法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学习,加强职务犯罪预防教育。全面带动执法工作开展,促进各项管理规范化、执法人性化,人员的文明执法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依法行政的素质和能力,并加强了职务犯罪预防教育。队伍思想作风教育形成了“三个讲”(讲发展、讲素质、讲正气)的思想作风主旋律,强化了执法意识、服务意识,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做到有理、有据、有节的执法。
  
4.健全了渔业执法督察机制。加强与市场监管、环保、海事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共同抽调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对辖区内水面特别问题多发的重点区域,全面开展拉网式大检查,从而保护渔业资源,打击非法捕鱼行为,维护渔业正常生产秩序。大力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再创建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狠抓渔业水上安全责任制落实,加大渔业生产隐患排查力度,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分享到:
Copyright ©2014 五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皖ICP备05012013号